怀化日报头版|新春走基层·回家乡看振兴⑥ | “归雁”引领产业兴
2024-02-23 10:13:1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怀化日报 | 编辑:袁敏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9381

(图为中方县铜湾镇梅树村。全媒体记者 田敏 摄)

春回大地,小芽正舒展,小苗在拔节。

2月19日,正月初十。徜徉在中方县铜湾镇梅树村,清新空气扑面而来。山水养颜,鸟鸣悦耳,目之所及,村子整洁干净,静谧祥和,让人赏心悦目。

(图为杨建华正在堂屋门前和设计师测量房屋。全媒体记者 田敏 摄)

“建成两层楼的别墅,左边要建一个小菜园,前方的池塘要种植荷花。”响午,春节返乡过年的杨建华正在堂屋门前和设计师一边测量房屋,一边规划生态景观。一旁的老父亲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着笑容。

看到记者的到来,杨建华停下手上的活,扶了扶眼镜,与记者聊起天来。如今45岁的他,在广州打拼了20年,如今事业有成,已在城市买房定居。

“既然已经在城里安家了,为何还要在这个山窝窝里拆木房,建新房?”

“这要得益于广东紫珠种植示范基地!家乡产业发展了,家底增厚,腰包变鼓了,老爷子动员我们俩兄弟拆旧房,建个小别墅来住住”。面对记者的疑惑,杨建华指着村外山头的广东紫珠基地笑容满面地说。

(图为梅树村紫珠基地入口。全媒体记者 杨博媛 摄)

“离家20多年的我准备归巢,等房子建好后,打算投资入股参与产业建设。”杨建华说,两天前,他参加了梅树村举行的2023年度紫珠中药材产业分红会,包括他的父亲、兄弟尝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甜头。

他和记者分享到,去年村里光紫珠产业就带动了全村300多人就业。目前,该村中药材产业已建成约10公顷,今年还要建设10公顷。

“产业发展‘归雁’领。”杨建华告诉记者,梅树村的变化离不开返乡创业的党总支书记杨晓鹏的引领带动。今年40岁的杨晓鹏是一名退役军人,在外创业经商多年,在当地党委、政府回引当地本土人才的政策吸引下,怀着浓浓的乡愁,与本村的另外4名年轻人返乡,一起自掏腰包“二次创业”,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。同时,在党组织的培养下、村民的期盼中,他成为村里的“头雁”。

(图为梅树村产业区。通讯员 陈攀 摄)

“群雁高飞头雁领。”在外见过世面,眼界开阔的杨晓鹏带领村支两委把乡村振兴重点放在产业振兴上。在他的积极推动下,梅树村与湖南德天集团怀化正好制药公司达成合作协议,成立了正顺源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,目前中药材种植项目已纳入了中方县移民项目库,作为重点项目扶持。

“多亏了村里的紫珠产业,相比往年,我的经济负担减轻了一半。”同样返乡回家过年的杨圣华乐呵呵地对记者说,自家兄弟姊妹多,家庭负担重,往年在外打工,每个月需要往家里打钱。今年初母亲打电话告诉他,已经在家门口的紫珠产业合作社就业了,往后不需要再往家里打钱了,去年工资加分红,得了2万多元。

“在电话中都感觉母亲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,村里产业规模在扩大,我也打算回家干!”杨圣华话语中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景。

(图为全媒体记者采访村民杨司再。全媒体记者 田敏 摄)

村民杨司再告诉记者,过去,以山地为主的梅树村村民收入低,村集体经济薄弱。不仅如此,进村道路崎岖难行、弯多坡陡,货车都不愿意进村拉货,这严重制约了村里的各方面的发展。如今,梅树村不仅中药材种植蓬勃发展,修建了平坦的进村公路,还被评为“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”。

“我们5人商量决定,将‘二次创业’的广东紫珠基地无偿捐给村集体经济。”在山头的紫珠基地里,杨晓鹏告诉记者,希望更多有文化、有能力、有抱负的年轻人能返乡,一起把产业做大做强,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。

记者手记:

昔日“孔雀东南飞”,今朝“春暖雁归来”。

推动全面乡村振兴,产业是根本,人才是关键。弥补人才短板,既要培养当地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,又要在回引本土人才上下功夫。梅树村正是有了一批见过世面、眼界开阔的青年“归雁”,搞活了一片经济、带动了一村发展、造福了一方百姓。他们用行动升华了“咱们村里的年轻人”的生动故事,用奋斗书写了不平凡的华章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关键靠人。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、本领过硬、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,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、返乡创业大学生、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。”

当下,乡村迫切需要一大批发展引路人、产业带头人、政策明白人。青年人才有学识、有眼界、有活力,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,是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有生力量。期待有更多青年“归雁”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展才干,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,扮靓五溪大地。

(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博媛 通讯员 储芸蔚)

责编:袁敏

来源:怀化日报